|
|
|
非遺之魅 | 玩賞健身兩不誤——保定鐵球时间:2023-02-13 保定鐵球制作技藝為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發端于明朝嘉靖年間,到清代已在保定城內南大街形成制作中心,清西陵崇陵地宮曾出土一對清代鐵球。 保定鐵球最初只作為一種玩賞或護身器械在民間流傳。明朝出現了專門制作鐵球的烘爐。鐵球的流行,引起宮廷的注意,開始向民間索取貢品,身懷絕技的鐵匠藝人被召進宮內,專門制作鐵球,以供皇室貴族、達官顯貴們賞玩。 鐵球外表明光锃亮,其內部結構復雜,球內有球,并裝有音板,兩個為一副,俗稱“一公一母”,雌球聲音柔和纏綿,雄球聲音清脆悅耳,F代鐵球制作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使用新型材質,球體表面附加鏨刻、琺瑯、彩繪等工藝,使鐵球更為精美耐用。 保定鐵球適于手中把玩,具有按摩穴位、強身健體的功效,故有“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之說。 傳承人雷光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先后培養出保定鐵球制作技藝傳承人10余人。他積極挖掘保定鐵球歷史,組織編寫了《保定鐵球傳奇》一書,并改編為同名評書在多平臺播出。雷光理組建的保定鐵球特技表演隊曾登上中央電視臺進行表演與宣傳。 對于保定鐵球的未來傳承與發展,保定人民有著自己的期待,保定鐵球作為富有古城地域特色的一個文化符號、一張文化名片,是藝術的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