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雨水節氣詩詞五首:春來雨水已流通,必定時和更歲豐时间:2023-02-18 每年公歷的二月中下旬,農歷的正月底,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從地球和太陽運行的狀態,這是太陽從南回歸線向赤道運行的中間階段,從立春開始,白晝漸漸變長,太陽光照在地球表面的積溫也逐步增多。陽光,溫度,在加上徐徐而來的海洋洋流進入內陸,帶來溫潤的降水,這時的雨水,很少見紛飛的雪花,反而霏霏漠漠,是大地植物萌發成長最需要的助力。 二十四節氣,在古代的產生,是和農業水資源的需求密切相關的。所以可以見到二十四節氣的名字,多和自然的降水有關。比如雨水節氣,清明節氣,谷雨節氣,小滿節氣,霜降,白露,大雪,小雪,大寒小寒。 雨水節氣的名稱包含三個含義: 一是,天雨水,要知道冬天是下雪,只有春季來臨之后,溫度在零度以上,降雨,才會是以水的形式出現,這個階段,是一年春天降水的開始。 二是,春雨和春水。隨著太陽北移,高山冰川融化,會帶給河流水漲。是為春水。而此時疊加海洋來的和風細雨,綜合成就春天的水潤潮濕,這個階段,也就是春雨連江,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時期,是早春最為清新新穎的時段,一切在春雨春水中開始萌發。 三,雨水時段的核心,就是在這個階段,海洋暖濕氣流進入內陸,開始活躍,冷暖氣流在進退拉鋸中,形成降雨,此時的雨往往時間長,連綿細膩,成為重要的節氣時段的標志。而這時的雨水對于農田作物來講,是最珍貴的,因為是不可缺少的萌發的助力。所以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雨水節氣在古代,是有分明指導農耕不誤農時的提示作用。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云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中唐 · 元稹《詠廿四氣詩 雨水正月中》 這是元稹二十四節氣詩關于雨水節氣的詩句。 綿綿的早春雨水,一場春雨煥發一種春天的容顏,你看那連綿的平原,已經見到青色的綠草,如同青龍蘇醒,有著蓬勃的生命力。 那早春的水獺開始成群出動,在河邊捕食最鮮美的魚類,它們可愛獵魚并儲藏的樣子,像極了人們早春的作揖祈福,不過,這是它們為繁殖后代而辛勤在做準備。 大雁雖然自小寒節氣左右就開始陸續北飛,但是到了雨水節氣,才會看到雁陣在穿越黃河以北的山峰。 此時天空云氣叆叇,那是冷暖氣流在交匯,時而濃云,時而輕煙,時而細雨。 此時的草木回黃轉綠,春色由淡而濃。 那些早春的花木,都次第開放,因為二月暖春要到了,它們在為最美的春天,舒展春衣。 一番春雨,一番花開,那盛開的,含苞的,都集中在這一階段欣欣而向榮。 這首詩的向,用得好,最是花半開,蕾欲展,葉初生,一種快速成長的蓬勃速度美。 “城里無閑處,卻尋城外行。 田園經雨水,鄉國憶桑耕。 傍澗蕨薇老,隔村岡隴橫。 何窮此心興,時復鷓鴣聲!唐末至五代 · 齊己《野步》 雖然稻子和小麥,在早春時,并非插秧的季節,但是稻子的育種,時令蔬菜的種植,果樹的栽種維護,土地的翻耕,都要在這個時節,所以雨水節氣,也是各地農民開始忙碌的時期。 讓田野披上人工的新裝,意味著生存經濟和收獲。 城市里的早春,人們多半在輕快的娛樂中,裁新衣賞梅花,歌舞宴飲,對于季節中的自然,只是受惠最合適的溫度和春風,激起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有溫馨熱鬧,但是多了,也乏味。 去郊外感受真正自然的春來吧。 齊己看到的是無限廣袤的農田,在雨水之后,呈現的那種清新的田園之美,這熟悉的鄉村景色,讓他瞬間回到了家鄉,家鄉此時,也是種桑耕田的好季節啊。 他愛著這早春的田園,去到山中,看到泉水邊的蕨類和野豌豆,已經長得蓬勃,甚至已經蒼翠得不能掐尖食用了。這倒是事實,因為這些野菜,采食的時間短暫,往往是立春前后幾天。溫度一高,迅速生長。 但是有什么關系,因為一回頭,那樹木之外的山坳,正有大片的農田,那里面的蔬菜才是正新正好。 看不足的春山,賞不夠的農田,最可愛的是一路行來,還有鷓鴣的聲音。 雖然文人喜歡用“行不得也哥哥”來模擬鷓鴣聲,但是放在這里,不就是不要再走,就留在這里哦的寓意。早春春色最留人。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南宋 · 辛棄疾浣溪沙 其三 正是因為節氣是根據太陽在地表上運行的規律而制定,是陽光,溫度,降水的綜合提煉,且比較準確,叫作應時節,應節氣,古代人們正是探索和把握自然的規律,才能走出一條靠種植擺脫原始饑寒的艱苦命運,所以特別珍惜適合農業種植的時段,期待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那么雨水節氣的雨和水,意義重大,使得土地富含水分和營養,春苗茁壯,為秋天的收獲打下良好基礎。如果春旱缺水,可能會導致作物歉收或者絕收。雖然作物的每一階段都依賴自然條件,但是開春雨就不足,足以令人絕望焦慮。 但是這年不一樣,雨水節氣就有豐沛滋潤的雨水,且均勻,不至于形成澇災或者干旱。 這讓老農民們都很開心,憂患的眉頭開始舒展,趕緊洗干凈籮筐糧缸,要知道荒年是讓這些儲存糧食的用具都布滿哀傷絕望的灰塵。 正是好雨好水,給人們帶來的新的希望,連帶鳥聲花容,都含著喜悅氣息。 那鳥聲婉轉,仿佛在留客,那桃花向人展開骨朵,連帶梨花也開了一片。 好花早雨意味著早果。對于剛剛經歷災荒苦難的一年的農民來講,沒有什么比這些生長在春雨中的植物更讓人歡快了。 因為,那是希望,飽滿的希望。 “一勸農家莫惰農,春來雨水已流通。 有男有女勤耕績,必定時和更歲豐! 南宋 · 許及之《勸農口號十首 其一》 宋朝的官員,都有下到基層勸耕的工作要求和責任。 兩宋雖然都是在外在的武力下滅亡,但是不可否認,宋朝的官員和農民對于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智慧。也正是重視農業,精細化管理農業,才讓宋朝有了繁榮的基礎,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經濟大國。 立春之后,官員就要下到基層,抓農耕促生產,是為勸農。他們當然也帶來了各地的耕作技術,甚至外國的良種,比如越南的占城稻,就是作為優秀的稻種,在宋朝推廣開來。 官員的促力,穩定了國家基石,也惠及耕種的農民,讓他們高產有收入。 這是官員下到基層的宣傳口號。 我勸農民不要懈怠,春天的雨水,已經流通布滿田野。 男男女女都要勤耕作勤紡織,必定會和睦團圓,一年獲得大豐收。 這樣快板一樣的詩,絕不可能僅僅只是官員的私美,傳唱在鄉間,一定會有號召力。 因為辛勤的人們,誰不愿意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這樣簡潔明朗的詩,凝聚提升了人們熱愛土地勤于勞作的熱情。 “床頭夜雨滴到明,村南村北春水生。 老婦攜兒出門去,老翁赤腳呵牛耕。 一雙不借掛木杪,半破夫須沖曉行。 耕罷洗泥枕犢鼻,臥看人間蠻觸爭。”南宋 · 魏了翁《題謝耕耘一犁春雨圖 》 只有辛勤的農民不避春雨春寒。 在夜晚聽見春雨淅瀝,一家人就睡不著了。此時是栽什么能夠活什么的好時候,自己的睡眠比起豐收,那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早上一看,哦,田野里都灌滿了春雨春水啊,這可比開渠引水經濟多了,要知道古代鄉村,包括近代,也常常發生村落引用河水灌溉而發生大規模械斗的事件,其原因就是水關系到農田的產出和人們的生存。 早上妻子帶著孩子去找丈夫,看見丈夫打著赤腳,在灌滿水的農田里駕著牛在耕地。 那雙鞋,就那么隨意掛在田邊的樹杈上,土地已經耕了一大半,而天剛剛破曉。 犁地完了之后,丈夫洗去鞋子上的泥,牽著牛在晨光里吃草睡覺,看著遠處的兩家人,在田野里爭著什么,但他居然悠閑自在。 這位妻子有福氣了。 天還沒有亮,丈夫聽著春雨下地,天亮了,自家的地已經耕完。 做好自己的事,騰出大半時間,享受田園美景的同時,還有余力去吃瓜。 這瓜當然可大可小,小到螞蟻打架,大到道聽途說的國際見聞。 無怪很多古代的官員都愿意有一畝三分地,因為吃飯和國際觀察兩不誤,還仿佛能置身事外。 但是,普天之下,無小事。 土地的豐收,不止關系一家農民的生存,還關系國家的穩定和富強。 所以雨水節氣,祝福我的中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