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遺之魅 | 從“石”到“硯”之蝶變时间:2023-02-24 易水硯制作技藝 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易水硯 中國著名古硯之一 古稱“奚硯”“燕畿烏金硯” 產于保定市易縣 相傳易水硯始于戰國,盛于唐宋 目前發現有東漢出土的易硯 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自古易水硯與端硯齊名 素有“南端北易”之譽 歷代為宮廷貢品 硯石為上億年形成的天然水成巖 以“紫翠石”“玉黛石”為代表 每一方硯往往是 雕塑、書畫、金石等藝術的集成 既是理想實用的書寫工具 更是欣賞收藏的藝術臻品 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對于藝術的精神訴求越來越高 硯文化在今天被賦予了 更為寬泛的文化意義和更高層次的精神內涵 易水硯所雕刻的 人物、花卉、魚蟲、山水、禽獸等 經過不斷地傳承創新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體現了工匠獨一無二的感悟和審美 易水硯堪為我國名硯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鄒洪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創中國易硯工藝化制作和巨硯制作之先河,他設計主創的代表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被國內外眾多政要貴賓所珍愛。 其主要論著有《中華硯文化匯典·易硯》《中國名硯·易硯》等,F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等職務。被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首屆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國家級“鄒洪利技能大師工作室”主創者、河北省勞動模范、河北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 小小的一方硯臺 承載著文人一生之所思 在硯師雕琢之間 一顆初心也在發酵、滋長 繪制出燕趙大地上的傳奇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