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鄉養老金水平差異明顯,如何破局?时间:2023-03-13 “比如在我們輝縣市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養老金每月180元左右,而城鎮居民養老金每月在2000元左右,差別是相當大的!比珖舜蟠、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建議實行城鄉無差別養老”引發廣泛關注。 今年的兩會,裴春亮提議,實行城鄉無差別化養老政策,大力弘揚孝道文化,并健全社會敬老公益機制。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之所以提這樣的建議,是因為國家已經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兩會前的調研中發現,晚年康養已經成為城市和農村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 他提到,相對大城市的老人大都有退休金,小城市尤其是農村來說,很少有老人有退休金,大多數都是六七十歲了還在干活,僅靠現在國家給的養老金一百多塊錢是根本不夠生活的。他認為,就目前生活水平而言,農村老人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左右就能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河北太行山曬秋場面。圖/圖蟲創意 事實上,有關農村養老金的問題一直以來就備受關注。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此前就曾建議給年滿70歲的農民,每月發放五六百元退休金,以滿足老年農民最基本的需求。 差距何來 180元和2000元,這是裴春亮所在的輝縣市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與城鎮居民每月分別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大概數目。在全國兩會前的調研中,裴春亮察覺到,這一城鄉差別映照到獨生子女家庭和失獨老人的晚年康養上時,問題尤為突出。 他認為,伴隨時代發展及國家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獨生子女在外工作生活壓力大,少有時間陪伴老人,失獨(指獨生子女亡故)老人則更是面臨康養的經濟難題。 作為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他對農村老人養老狀況十分了解。裴春亮說,農村老人,70歲以下的老人絕大多數還在種地干活,還有的打零工貼補收入不高的子女。 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宗勝,是收入分配領域的研究專家。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其實有的地方還沒有達到裴春亮代表所說的180元每月,“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實際上差距還要更大”。 據了解,2009年國家建立了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簡稱新農保),2014年并入到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包括廣大農村農民在內的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其中,基礎養老金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目前,全國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是98元每月,各個地方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負擔能力提高標準,目前全國普遍在100元到200元之間。 鄭風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全國來講,北京、上海等地區“是比較高的”,北京農民60歲以后能拿到850元的養老金,上海的是1250元,浙江、江蘇兩省是250元左右,部分中西部省份基本上是130元左右!拜x縣市的農村60歲以上⽼⼈每⽉能領到180元左右養老金,比很多地區還高一點!彼f。 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村一位67歲的老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目前每月可以領到130元左右的養老金,比以前有所提高。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現在“外出打工很多地方都已經不要了”,種地收入也比較微薄,而且也越來越力有不逮。 談到每月130元左右的養老金,他表示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但他也提到,這個數額的養老金,并不足以支撐他的日常生活,不過“有總比沒有強”。 值得一提的是,農民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數額,除了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的基礎養老金之外,更取決于其個人賬戶部分繳納數額的多少。這一部分需要農民自主繳納,多繳多得。目前城鄉居民養老金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這一部分。 城鎮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一般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直接劃入個人養老金賬戶。而農村養老金個人賬戶部分則需要個人自主繳納。鄭風田說,由于農民普遍收入水平不高,很多人自主繳納的意愿并不強烈,尤其是超過60歲或者接近60歲的人群。 “讓他們拿出一筆錢繳納養老保險,他們覺得‘并不上算’!编嶏L田說,在他們看來,現在交到時候再返還,還不如放在自己手上。他說,“城里人如果社保讓個人去交,不是直接劃轉,估計很多人也不會交! 基于此,農村不少60歲以上的老人,目前能夠領取到的只是最低標準的養老金。前述領取130元左右養老金的老人,即屬于此類。據他介紹,他所在的村莊類似的情況普遍存在。 如何破局? 事實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近年來在不斷上調。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負擔能力不同,養老金水平也差異明顯。 鄭風田提到,一般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地方財政收入高,基礎養老金基數高,也上漲得快。而財政收入有限的中西部地區,基礎養老金多維持在100元~200元左右。 近期,多地公布城鄉基礎養老金上調方案,比如河南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將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13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貴州將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28元;河北則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3元,增長8.13%。 而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農村老人養老金過低,養老難的問題,也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就曾建議探索農村新模式,逐步提高農村養老金。 他說,農村養老需探索新模式。比如山東淄博在推行一種模式,把7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送到企業蓋的養老院里養老,相對應的企業把農民的土地集中進行耕種,土地不撂荒,企業也能獲取一定的收益,政府作為監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另外,白巖松也提到,還需要探索是否以國家的方式提高農村老年人養老金水平!斑@筆數額不小,但也應該有逐步提升的可能!彼f。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管理會計咨詢專家張連起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建議適當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待遇水平低,不同地區之間特別是與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發展不平衡!睆堖B起說,“我國農民為加快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新時代鄉村振興,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更應當有歷史主動,反哺農業農村農民!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應該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改善農村老人養老狀況。 鄭風田提到,“如果農村老人養老金能達到每個月,比如60歲以上老人能夠有300元,到70歲能夠有500元,80歲能夠有800元,中國農民的幸福指數一定會大幅度地提升! 根據他的估算,目前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1.3億人左右,如果將基礎養老金從130元左右提升到300元左右,每年的資金缺口約在一千多億不到兩千億,“其實數額并不是很大”。 陳宗勝認為,如果真正要農村老人體會到養老保障的話,養老金至少要達到城市的一半!凹俣ǔ鞘惺2000元的話,農村至少要達到1000元!彼f,加上農村的土地收益等,老人的養老保障就會相對充分些。 張連起建議,適當加大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分擔比例,縮小地區間差距;調整優化各級財政對職工、居民養老保險補貼比例;統籌考慮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幅度和頻率,逐步縮小職工與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與保障待遇差距,實質性縮小城鄉居民在享受社會保障服務方面的差距。 他還提到,當前要把提高農村老人基礎養老金水平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加快推動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動態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和基礎養老金水平,力爭養老金增幅不低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綜合物價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對此,人社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劉從龍表示,未來將從提高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方面共同著力,提高城鄉居民保障水平。 受訪專家認為,目前實行城鄉無差別養老條件可能尚未完全具備,但城鄉養老金的問題應當進一步得到解決。陳宗勝說,現在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但適度提升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是完全有可能的”,步子需要邁得更大、更快。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