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定的老火車站时间:2023-03-22 保定火車站建成于清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至今有120多年歷史。保定那時有火車站是因為有了盧漢鐵路的緣故,有史學人士說當年盧溝橋到保定這段鐵路早于盧漢鐵路幾年,因此建議叫盧保鐵路。不管叫什么吧,反正保定人早在那時就坐上火車了。 史上還有一種說法,1903年,慈禧太后攜光緒謁西陵,乘火車順道來保,曾駐蹕慈禧行宮。保定火車站歷史上曾有過前門站、北平站、北平東站、清苑縣站等站名。 1937年日軍轟炸保定時,火車站曾被毀。1948年11月保定解放,保定火車站從此回到人民懷抱。1958年保定火車站在原址重建,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新建十大火車站之一,是一等大站。 1958年建的保定站是個刀把型建筑。主建筑坐西朝東,是候車廳、售票廳和南、北進出站口組合。車站的最北邊是著名的“雙洞子”,低矮,黑暗,它的頂上就是車站月臺!半p洞子”和再往北幾百米遠的“單洞子”是那個年代進出城的唯一通道,出了這里就是郊外。我們小時候無論怎樣在老城里面折騰,卻極少有誰敢出這兩個地洞,感覺一出了這里便特別遙遠,心里就沒底,怕! 車站南邊那一溜坐南朝北的“刀把”是行李房。辦托運、發大件行李等都在這里。1982年我大學畢業,分配到省城工作,就是在這里辦的行李托運。 那時站臺里面靠北頭有一個小花園,里面還有一個小亭子。這個鮮花盛開的一處景致曾給老保定車站增光不少。我表哥當年只乘車路過保定一次,就記住了這個花園和小亭子。 保定火車站共有兩個半站臺,南下的叫一站臺,剪了票出候車廳就是,不用上下,最方便。另一個叫二站臺,是北上的,要通過地道才能上來。三站臺是二站臺身后的半個站臺,?勘6ㄕ臼及l的那兩趟車,一趟是去滿城神星惠陽廠的專列,另一趟是去天津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車站廣場很繁華也很洋派,廣場中心是個大轉盤,有那個著名的“劈山引水”雕塑,后來移到東關公園門口了。車站面對裕華路,東北角是鐵路大樓,樓上是辦公室和宿舍,一樓是大食堂,賣些饅頭、大餅、小炸魚之類,那會兒吃飯要糧票,不談生意好壞。東南角是大旅社,其對面是公廁和三輪社和長途汽車站。 車站廣場南邊的公廁是全市最大、最高級的公廁。公廁是蹲坑式,一格一位,但下面是貫通的。廁所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自動沖水式,隔段時間就爆發出一股“山洪”般的動靜,由北向南排山倒海般呼嘯而去。公廁的外立面也同站房其他建筑一樣粉刷成鐵路系統那種黃色,窗子和門漆成郵局的綠色。 公廁旁邊是三輪社,下了火車的旅客,有暈車的、乘不了公交的,或家境殷實的就到這里打“三輪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力三輪取消了,改為電動三輪,也叫“摩的”,票價0.5元,乘車要先到售票亭買票,由調度派車。 再往東就是長途汽車站,開往遠郊及各縣的長途汽車從這里始發。當時還有一種頗具風味的載人運輸工具——“二等”,就是用農村那種改裝過的水管大樑、腳閘加重自行車,后座綁個棉墊,載一個人,正規的姿勢是側坐而不是跨坐。這種“二等”一般是跑東高莊、八里莊、清苑縣等近郊,乘客以老大娘、大姑娘、小媳婦為多。 那時我們最向往的是保定火車站站臺上賣的發面燒餅,這里是全市唯一一個不要糧票就可以買到面食的地方,二兩的大燒餅,5分錢一個。那時就盼著父親出差,除了能帶回北京的義利動物餅干和牛奶糖,就是保定火車站賣的發面燒餅了。那時通訊不像現在這么方便,也不知父親具體坐哪趟車、幾點到,只是說出門三天或五天。我就在車站一天天游蕩,等著接父親。終于有一天,在熙熙攘攘的出站人群中看到了父親熟悉的身影,我便興高采烈地沖上去,接過他手中的行李包,興高采烈地跑回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河北省會還在保定時,從車站到東關省醫院這條裕華路兩邊有不少現代建筑,如河北飯店、交際處、河北影劇院、中醫門診部、郵電大樓、省圖書館、裕西百貨大樓、保定電影院、第一旅館、裕東百貨大樓、工人文化宮、省醫院等。 直到大學畢業,我坐火車只去北京奶奶家,別的地方一概不去。那時坐火車進京最爽的就是坐特快,一站到,用不了兩個小時。北京站出來乘10路或20路公交車到王府井下車,先買一根5分錢的巧克力冰棍,吃完了一拐彎進二條就到家了。但是坐特快的機會基本上都是隨父親出差才會有,一般放假買學生半票只能坐慢車在永定門下車。慢車每站都停,要用三個多小時才能到。 1974年,保定火車站又一次重建,這次的標志建筑物是兩座鐘樓上邊的兩組三面紅旗造型。 1990年保定火車站再次裝修,這時鐘樓上的兩組紅旗換成了兩座鐘塔,擴大了候車面積,增加了地下廣場。 進入21世紀,保定火車站再一次裝修,這次是加裝外立面,重新粉飾了顏色,功能上并無多大提升。 2012年,新保定站西廣場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東廣場竣工,至此新保定火車站改造工程全部完工,F在的保定火車站有五站臺、十股道,可容納6000旅客,年旅客吞吐量達千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