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親情寒了你的心,做好這3點才是聰明人时间:2023-03-27 《史記》有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這世上真正的親人,是無論你處于何種境地,都懂得關心和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 親情或許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情誼,但即便如此,它仍然存在著變數。 小時候再親密,但成長是更忠于自我的過程。長大后,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在不知不覺間,有些東西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成家后,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那個心最苦,贍養父母是他的責任,兄弟姊妹沒錢也找經濟條件好點的那個借,借了不還,又來借,沒有增進親情,反倒增添了許多煩惱,影響夫妻感情,還破壞了家庭的和諧,最后還寒了自己的心。 人到中年,當親情寒了你的心,做好這3點才是聰明人。 1, 保持分寸,別越俎代庖。 親情雖然有血緣關系,但是沒有分寸感的模糊邊界,只會造成彼此的困擾,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任何一段關系,無論親疏遠近,都需要守住交往的界限。 有些人覺得親人就是親人,情感永遠不會變質,就各種摻別人家庭的事,并且當成自己的事處理,引起別人家屬的不滿,夫妻關系緊張,最終親情疏遠是必然的結果。 聰明的人在任何關系中都會保持分寸感,不仗著熟悉就為所欲為,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不逾矩。 這種做法可能顯得對親情淡漠,卻是與人相處的智慧。 分寸感,是把握好一個度,再親近的關系,也要隨時考慮親人的感受,懂得為他人著想,互相尊重才給感情升溫的空隙。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把對方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格,要自重,還要尊重他人,才會把握好分寸,不做僭越之舉。 2, 不心軟,免得不落好。 親情關系也講究雙向奔赴,如果你付出了很多,親人卻只知道索取,像個無底洞一樣永遠填不平,甚至還想索要更多。 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并且心狠一點,不要看到對方為難你就主動上門送錢和幫忙,免得喂不飽,落不到一點好。 寒了心,就不敢再輕易交出自己的真心。 不要害怕道德綁架,不活在別人的眼中,不把寒了心的人當回事,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誰都不是天生涼薄,只是被人傷害過、辜負過,不再毫無保留地付出而已。 對于不懂得感恩,還變本加厲地壓榨和索取,耐心早被消耗完了,那就順其自然,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 當一個人不再心軟,不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看透人際交往的本質是等價交換,最重要的是過好自己,那就是大智慧。 3, 學會放下。 親情處本應血濃于水,是我們生命的來處,但是過多的傷害和涼薄的功利會讓親情變味。 當被親情寒了心,就不要對這段親情關系抱任何幻想,我們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必須內心強大,該放下就要放下,這樣才能過得更好。 如果放不下,被傷害之事就會成為心結,就會困住自己,讓自己一直痛苦。 學會放下,是跟自己和解,沒必要去在乎那些不在乎我們的人,想辦法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人活一世,不能因為被寒了心就看不見那些值得交往的人,對我們好的,自然要懂得回饋。對于寒了我們心的,只要我們問心無愧,那就由他們成為過去。 人生路上,擁有親情是一種幸福。但是,我們終其一生都要面對自己,親情只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要明白,有人情味的親情才值得珍惜,萬一碰到算計的親情被寒了心,那就學會遠離,學會放下。 總結: 人生海海,擁有親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它是相互成就的關系。 如果碰到寒了你心的親情關系,不要一忍再忍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要懂得保持分寸,不心軟,學會放下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孟子《春秋》中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把真心留給值得的人,真誠以待,做到將心比心,來去隨緣,就不會為親情的事情感到煩惱。 |